随着气温持续攀升,湿度增大,夏季正式进入蚊虫活跃的高峰期。无论是嗡嗡作响的蚊子,还是无处不在的蟑螂、蚂蚁,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,更可能传播登革热、疟疾、乙型脑炎等多种疾病,威胁公众健康。为此,多位疾控与环境卫生专家近日发出提醒:防蚊灭虫需科学施策,重在预防,全民参与才能有效降低虫媒传染病风险。
**一、蚊虫为何夏季高发?**
专家指出,夏季高温多雨,积水增多,为蚊虫提供了理想的孳生环境。一只雌蚊一生可产卵数百枚,而从卵到成虫仅需7天左右。常见的伊蚊(俗称“花蚊子”)偏好在小型积水容器(如花盆托盘、废弃瓶罐、轮胎积水)中繁殖,是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。
**二、科学防制,关键在“清、防、灭”**
1. **清除孳生地——治本之策**
专家强调:“防蚊最有效的方法是‘源头治理’。”建议居民定期检查并清除家中及周边环境的积水,做到“翻盆倒罐”,保持排水沟畅通,更换水生植物的水源(建议每周一次),避免积水超过3天。社区物业应加强公共区域的卫生管理,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容器。
2. **物理防护——安全首选**
在家中安装纱门、纱窗,使用蚊帐,尤其对婴幼儿和老人更为安全。穿着浅色长袖衣裤,减少皮肤暴露,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蚊虫叮咬。
3. **科学使用化学防制手段**
在蚊虫密度较高区域,可适当使用蚊香、电热蚊香液、气雾剂等。专家提醒: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,避免在密闭空间过量使用;家中有孕妇、婴幼儿或哮喘患者时,应谨慎使用化学驱蚊产品。户外活动可涂抹含避蚊胺(DEET)、派卡瑞丁或驱蚊酯的驱蚊液,注意按说明使用,避免接触口鼻和伤口。
4. **生物防治——环保新选择**
在景观水体或无法清除的积水区域,可投放食蚊鱼(如柳条鱼)或使用苏云金杆菌(Bti)等生物杀虫剂,这类方法对环境友好,不伤害其他生物。
**三、警惕虫害,及时应对**
若发现家中蟑螂数量增多,专家建议使用胶饵、粉剂等专业杀虫剂,并保持厨房清洁,食物密封存放,垃圾及时清理。对于蚂蚁,应封堵其进入室内的缝隙,清除糖分、油脂等吸引源。
**四、全民参与,共建健康环境**
疾控部门呼吁,防蚊灭虫不仅是个人责任,更需社区、单位和政府协同推进。各地应加强蚊虫密度监测,定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发动群众共同参与环境整治。
专家最后提醒:一旦出现发热、皮疹、关节痛等疑似登革热症状,尤其是近期有疫区旅居史,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。
科学防制,从我做起。在这个夏季,让我们携手行动,清除积水、做好防护,为自己和家人筑起一道健康的“防虫屏障”。
夏季蚊虫高发期来临,专家支招科学防制
2025-08-11 17:08:26
预警提示
0 阅读
消杀

夏季蚊虫高发期来临,专家支招科学防制